万州网

 找回密码
 用户注册
了解万州,关注我们就行了~! 万州热点 | 平湖杂谈 | 有问必答
便民信息,看这里就够了! 求职招聘 | 房屋租赁 | 二手转让
生活在万州,爱上大万州! 新手必看:【发帖须知】 | 问题建议 | >>删帖申请<<
查看: 1078|回复: 1

[平湖杂谈] 重庆特产传说,500多年历史的黔江官村麻糖。

[复制链接]

3

主题

2

回帖

39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金币
21
发表于 2020-6-4 16:13:43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重庆市黔江区的阿蓬江,是乌江的第一大支流。“阿蓬”是土家语,意为雄奇秀美。在美丽的阿蓬江边,有一个村子名叫官村坝,所有村民几乎都姓谢。500多年前,谢氏祖辈来到这里,并在这里兴起了麻糖产业,是有名的麻糖村。


51e762a3c03051679d804ac57ce2d383.jpg


据谢氏族谱记载和老人们讲述,官村坝的村民家家户户都做麻糖,最多的时候有200多个家庭作坊。而谢家的祖传手工麻糖在这里已经传承了5代,谢世发就是官村麻糖第五代传承人。


19787ece18c60b9810f1b513dedf81ba.jpg


谢世发于1973年9月25日出生在阿蓬江边,虽然当时的饮食条件有限,但他与许多孩子不同,那就是不缺糖吃。在他上学的时候,官村谢氏家家户户都开办了麻糖作坊,让他的童年天天都过着甜蜜的生活。


但由于父亲早逝,12岁的谢世发就跟母亲学习制作麻糖,不到15岁,就能独立地完成制作麻糖的所有工艺。那时候,由于不通水电,他们每天凌晨3点多起床,去井里挑水回来,点着煤油灯制作麻糖。麻糖生产出来后,再挑着几十斤重的担子一路沿途叫卖。经过一天的走村串户,晚上谢世发基本上都是挑着空担子回家。看到卖麻糖得到了一点点收入,虽然辛苦,谢世发还是干得特别有劲。


fabfb75c8e3317c7dc87d261ed6384d2.jpg


随着时间的推移,麻糖产业不再红火,人们纷纷关掉作坊,停止生产,官村一下子寂静下来,只有两户人家顽强地撑着,谢世发家就是其中之一。好在近年来,国家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统工艺的传承,官村麻糖被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。因谢世发一直坚持麻糖制作,在任何困难时期都不曾放弃,是官村坝谢氏家族传统麻糖制作的最后一个坚守者,他被指定为官村坝麻糖传统制作工艺的第五代传人。


官村麻糖以玉米、红薯等为原料,基本制作流程分为发芽、煮糊、发酵、过滤、熬糖、扯糖等六个步骤,每一步都必须认真仔细,特别是在时间掌握上要达到精准控制,哪一步出现差池,就会前功尽弃,宣告失败。


959f2f15ef12aa7c6d93f1aad9d2e820.jpg


76cf9034e73a56739690b95779b0880a.jpg


a20f65659b50be3a7f6fa75b981bc7ee.jpg


制作出的官村麻糖呈浅黄、米黄等颜色,“形似玉梳白似璧,薄如蝉翼甜如蜜”就是官村麻糖的典型特征。色泽淡雅、酥脆香甜、口感细腻、风味独特,无任何添加剂,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。


cc198ef5ab083609ec750337d5f07950.jpg


传承也需要创新,谢世发在谢氏家族世代秘制手工麻糖工艺制作的基础上,广泛吸取当地及周边地区先进制作技艺,逐渐淘汰了繁琐的步骤辅以现代技术,并在配方上大胆尝试,通过多次试验,不仅增加了口味品种,也增强了口感变化。


现在,谢世发一年制作十多吨玉米的麻糖,销往黔江本地多个乡镇以及彭水、酉阳等周边区县,各地都有固定的客户找他订货。他打算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,兴建一个规范的生产作坊,扩大规模,争取把谢氏祖传麻糖制作工艺传承下去。

来源:看点快报、优酷视频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0

主题

5

回帖

24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金币
12
发表于 2020-6-4 16:15:30 | 显示全部楼层
小时吃过,用玉米换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用户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小黑屋|Archiver|万州网

GMT+8, 2024-6-1 09:22 , Processed in 0.012648 second(s), 8 queries , Gzip On, Redis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 Git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声明: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,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;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请勿发布有害信息,如有侵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删除!举报微信:souxiaowan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