▽ 当年用青砖砌的厂大门早已无人看守。
▽ 上世纪七十年代建的“幼儿园”,仅剩下具有时代特征的门框了。
▽ 一幅表现那个年代革命知识分子献身军事科研的宣传画,也是当时知识分子的理想选择。
▽ 军工厂所有建筑都用代码称呼(保密的需要),连公共厕所也不例外。
▽ 当时的宣传阵地——宣传栏,是用大理石砌成的,足以说明它的重要性。
▽ 尚存的灯光篮球场,留下当年人们曾经的、不多的文体娱乐方式。
▽ 在崇山峻岭中的工厂里,有“小资”情调的游园尚存,实属少见,只是现已破败。
▽ 当年厂区大路旁栽的一棵棵幼小行道树,如今已是成林蔽日了。
▽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,由国家投资在万县港建成了该港第一座浮吊码头, 特命名为“重件码头”,最大吊装量15T,用于“三线建设”的特殊需要。
▽ 图片中的人叫张德贵,1946年生,万县长滩人。1966年以村民身份进入706研究所当民工, 因工作积极肯干,政审过关,于1971年转正,做电工。他说:我能成为正式工已经非常不容易了, 1989年自己没有随研究所迁走,作为留守人员到退休。每月退休金2000元(2014年), 现在荒芜的厂区内种了一些庄稼,收获后放进原来的粮店和书店里,这些房子已多年无人使用了。
▽ 在一家规模已缩小很多的保密厂里,这位男青工说:自己专业学校毕业后选择在这里工作, 是因为在这种国企工作稳定性和福利较好,自己可静下心来好好工作,虽然每月收入交了“五险”之后, 不足2000元(2014年),但可以就近照顾家人。
▽ 还保留着时代痕迹原保密厂的百货商店,现在还继续在为村民服务。
▽ 在一家员工很少的尚存保密厂里,十来个职工在显得有些清冷的职工食堂领取免费午餐。
▽ 祝师傅和妻子在职工宿舍前晒太阳。祝师傅70岁(2011年)、 1967从部队复员,一直在保密厂工作,月退休金1400(2011年)元, 妻子属农村户口、无职业,两人就靠祝师傅的退休金生活。他说, 现在住这样的工厂宿舍不要钱,产权属于工厂,退休金基本上能够生活。
▽ 已经荒废的、昔日坚固的“战备房”,偶尔可见几个寻找清静环境的老人免费入住。
▽ 长平机械厂始建于1965年,由建字203部队修建。生产船用导航仪表等产品。 该厂已成功顺应时代发展,扩大生产,加强技术进步与产品开发,工厂效益显著提高。
▽ 永平机械厂,军工编号452。工厂坐落在铁峰山下,山高林密,厂区分散在深谷中绿溪旁,险要而隐蔽。
当年辉煌的永平厂为军工建设做出过臣大的贡献。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工厂的搬迁,
如今的永平厂遗址有些厂房成了养猪场的饲养场所和个体工厂。
因军工而兴,因市场化而废的昔日辉煌的军工企业,最终一片萧条破败,完成其历史使命。
遗址成为文物保护单位,纪录着国家的那段历史。
▽ 清平机械厂军工编号:489厂,厂址:万州区香良村(沙坎)。
清平机械厂始建于1965年,厂址后靠牯牛山,面朝金子山(金藏寨),
旁边依附大水库为屏障。隐蔽在山青水秀的优美环境中。
该厂是船舶工业唯一的中小摸数齿轮专业化配制企业,
为军工生产作出过显著成绩和贡献。清平机械厂八十年代有工人600余人,
1994年陆续从万县搬迁到重庆总部。万州留守为分部,
2009年改称为"连江公司",继续制造产品。清平机械厂旧址为万州区文物保护点。
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 和社会的发展, 大部分的三线建设厂区 都先后搬迁或关停了, 但它们给万州留下了不可否认的 社会经济影响和人文影响, 也成为三线建设者们 永远难忘的回忆... 这些渐行渐远的保密厂, 你还记得多少呢?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