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reaty 发表于 2023-2-17 20:11:43

失传的补锅手艺

失传的补锅手艺杜正坤

       我家一个大锑锅底部发现一个针尖大的小眼。儿孙们劝我扔掉,我说,拿到街道上请补锅佬补一下,还能用好多年哩。但是,我走遍了凤凰大街小巷,没见着一个补锅佬,巫溪老城过去有好几处补锅佬摊点,打电话问老城的熟人,回答是:“已经有一年时间也没有补锅佬营业了。”
      看来,巫溪民间过去盛行的九佬十八匠(“九佬”指的是劁(阄)猪佬、补锅佬、杀猪佬、钻磨佬、打墙佬、榨油佬、裁缝佬、剃头佬、修脚佬这九个行当;“十八匠”包括:金银铜铁锡、石木蔑瓦泥、弹酿雕漆染、外加画伞皮。)中的补锅手艺已经失传了。
    我的长孙笑着对我说:“爷爷,您跟不上时代的步伐,落后了。现在哪儿还有补锅佬呀!”他拿出手机点了几下,说:“明晚上我来给爷爷补锑锅。”第二天晚上,孙子拿来一个小信封,撕开信封,里面有若干张大大小小的铝质薄片,还带有一张砂纸。他用砂纸把锑锅里外打磨一遍,贴上铝质薄片,放到火上一烤,就把锑锅补好了。原来,孙子是花5元钱在网上买的补锑锅的材料。真是简单而方便啊!


      忆起20世纪80年代前的千百年岁月里,补锅佬走村串户做手艺,是多么的艰辛呀!
   那时,补锅佬挑着笨重的补锅工具走村串户,上门服务。谁家铁锅漏了,裂缝了,起砂眼,补锅佬就摆开架势:小风箱、旗刀,火钳,尖锤,铁砧,火炉,铺一地。两尺长的小风箱,三尺阔的蒸甑锅,反扣地上,用旗刀把厚厚锅灰一片片刮下来。锅灰是细末,经油溢而腻,糊成了锅圈儿,由平到薄,由薄至厚,紧密地依偎在锅背锅底,炭化后成硬垢。
      刮完灰,端起铁锅,举过头,火眼金睛一瞄,漏眼儿便找到了。如果肉眼看不出,就置锅于地,倒进一瓢清水,左颠右荡,环簸一圈,那湿缝或漏孔,也就乖乖现形。空干水,垫上砧,用尖锤向那砂眼或裂缝处狠命敲去。叮叮当当声中,裂出一个口子。
      不懂行的人认为补锅匠是在搞破坏,明明只有一条小口,一个眼,啷个还要扩大嘛,东家心里也生疑:“好生生的锅儿,你要敲那么大个洞,还嫌锅不漏吗?想多要我的补锅钱吗?”补锅佬解释:“不把周边的隐患消除,用不了两天又要漏,到时你又怪我没修好,让我落个手艺差的坏名声哟。”这么一说,补锅人家便哑口无言了。
      补锅佬专注的挖净孔,又用粗砂石把锅儿细细砂一遍,用抹布擦干净。然后取出生铁片,锤碎,拉动小木风箱,点燃小火炉,用火钳夹着坩埚置于火上,再放入生铁片或小锡锭,猛拉几下风箱,那顽坚硬物在通红坩埚里迅即化为红白的液体,如荷叶露珠,滚圆滑溜。
      他小心翼翼地夹起坩埚,倒在铁锅挖孔垫片的洞内,那液体就乖乖地渗入周围的缝隙,立时,包围填满整个孔洞。补锅佬接锑(铝)锅底则是把一张圆形的锑(铝)皮锤成圆錖錖,把原来坏了的錖錖剪掉,再接上新的錖錖。
      时代在前进,社会在进步,科技在发展。传统的补锅手艺绝迹了,方便、快捷、科技含量高的新型补锅技术诞生了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失传的补锅手艺